- 光环下,那骇人的黑洞 ——揭开冯明昌骗贷74亿元的内幕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6:36: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陈玉堂) -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6月23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时披露:广东佛山民营企业主冯明昌累计从中国工商银行南海支行骗取贷款74.21亿元,至审计时尚有余额19.29亿元。经初步核查,银行贷款损失已超过10亿元。
此案一出,震动全国。冯明昌到底用了什么手段能骗到如此巨款?这些钱最终进了谁的口袋?为什么他长期作案未被发觉?幕后可有更隐蔽的黑手?
近日,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范鹏接受记者独家专访,人们终于得以看到“黑洞”深处的种种“神秘景观”。
“审计模型”揪出
“狐狸尾巴”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原南海市)的大型板材企业华光装饰板材有限公司(下称南海华光)曾被誉为“民企航母”,其董事长和大股东冯明昌头顶“镇、市两级人大代表”“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光环。
据范鹏介绍,广州特派办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商业银行风险审计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对工行广东分行所有电子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时,发现南海华光贷款风险高度集中且资金流异常。“狐狸尾巴”就这样被发现,这是在2003年三四月间。
经过数月的艰苦工作,审计人员初步摸清了南海华光案的内情。审计署于当年8月5日向国务院上报了“审计要情”。第二天国务院领导就作出批示,第三天中纪委开始与审计署衔接,第四天中纪委的人赶赴广东现场,第五天对涉嫌者布控。由此,由中纪委牵头,五大部委近200人组成的专案组正式对这起“惊天大案”展开调查。
真实与虚假间的
差距之大令人瞠目
南海华光真正发家是在1998年至1999年间。1999年4月,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同它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承诺给予5亿元授信额度,并将其列为该行重点支持企业。
此后南海华光在南海工行贷款余额急剧增加,2001年为16.5亿元,2002年达到17.99亿元。截至审计时,南海华光共欠境内外8家金融机构贷款28.8亿元,其中南海工行贷款19.29亿元,占该行总贷款余额的15.26%。
南海华光留存在银行的资料显示,2002年末,南海华光总资产46.2亿元,净资产19.8亿元,当年销售收入67.6亿元,当年利润7.2亿元,当年已缴纳增值税1.59亿元。
但审计人员从工商、税务部门获取的资料表明,同期南海华光的财务状况远没有这么“辉煌”。真实与虚假间的差距之大令人瞠目:总资产虚增36.43亿元,净资产虚增18.63亿元,当年销售收入虚增64.38亿元,利润虚增7.31亿元,已缴纳增值税虚增1.55亿元。
南海华光从注册资本230万元发展为净资产近20亿元,年均增长率接近100%,可是似乎从没有人对这些虚假增长表示过怀疑。
骗贷手法让审计
人员“大长见识”
范鹏说,南海华光的骗贷手法,让资深审计人员都颇长见识。
手法之一:提供虚假购销合同,虚构进出口贸易额。2002年南海华光以从香港华森公司购进原材料为由,向南海工行申请新增贷款4.09亿元。但根据原南海市外汇管理局提供的进口付汇数据,南海华光2002年进口付汇270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只有2.24亿元,南海华光从中虚构1.85亿元的贸易额。
手法之二:当地国土部门与企业联手造假向银行提供虚假抵押物。经审计,南海华光在南海工行的1723.3亩土地抵押物,只有76亩具有真实合法手续。南海华光在各家金融机构的贷款,表面上看都有抵押,但绝大部分是虚假的,一座房产,经当地房地产管理局“合法批准”,可以出具多个房地产他项权证。
手法之三:抵押物严重高估。南海华光在工行土地抵押物普遍高估8倍左右。
审计还发现,南海华光财务管理相当混乱:账证不全,部分关联企业甚至未设任何账簿。
巨额贷款流向何方
南海华光从银行获取的大量资金到底用到了哪里?从银行获取的资料显示,南海华光贷款大部分用于项目投资。
但审计发现,这些只是南海华光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收购某上市公司名义获取的贷款3.5亿元,就有3亿元被挪作他用。所谓1.02亿美元的海外投资,如“马来西亚2500平方公里和新西兰1.5亿立方米原始森林采伐权”“运输船4艘,每只吨位8000吨”等,存在非常大的虚假成分:新西兰投资未见任何合同和付款资料,马来西亚价值380万美元的森林采伐权已到期失效,价值595万美元的飞机和设备并非属于南海华光所有。
审计抽查2001年以来南海华光从南海工行取得的10.27亿元人民币、2500万美元新增贷款资金,发现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提取现金的资金达8.23亿元,其中直接转入冯明昌个人名下的有1449万元。部分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流向境外。
这起震动全国的大案,谁是幕后主谋?
冯明昌与财政局
关系扑朔迷离
南海华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民企,它的发展与当地政府密切相关。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沙头镇政府有关部门为南海华光提供包括出具虚假国土证明、出具虚假房地产他项权证等“便利”,却无法解释冯明昌为何与原南海市政府及所属财政局投资公司往来如此密切。
审计发现三个疑点:其一,双方资金往来频繁。对南海华光账户抽查发现,2001年至2003年,南海华光与原南海市财政局下属投资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往来总额高达11.31亿元。其二,双方股权债务关系异常。其三,双方人员关系复杂。原南海市财政局的前任局长孙伯宽既是“中国兴业”董事会执行主席,又是南海华光所属两家关联企业的总经理;原南海市财政局干部霍栩担任南海华光财务顾问。
据知情人士称,冯明昌与原南海市政府攀上关系,取得一大堆令人眩目的头衔,源于其与原南海市政府及所属官窑镇政府关系密切,而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兴业”的前任股东恰好为原南海市的官窑镇政府。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官窑镇政府,通过“买壳”还涉足香港的上市公司也即今天的“中国兴业”。由于种种原因,投资项目失败、经营亏损。于是,由原南海市财政局出面,成为“中国兴业”的第一大股东。
但原南海市财政局入主“中国兴业”并非长久之计。四处寻觅能够接替其成为“中国兴业”股东的合适人选,目标最后锁定为南海华光的冯明昌。正是在政企合作下,南海华光成了“明星企业”。当地金融机构纷纷向其“抛绣球”,而南海工行在胜出的同时,也注定了它所付出的代价。
南海工行的最后招术
是发放虚假贷款
南海工行严重违反储蓄管理条例和现金管理规定,对南海华光一路“开绿灯”,大量资金被公款私存和提现,致使大量贷款资金非法转移境外。
南海工行被“套牢”,万般无奈下,使出的最后招术是———发放虚假贷款。2002年9月,这家银行以南海市伟怡纸业有限公司、南海市沙头镇迎宾馆、南海市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名义,向南海华光发放虚假贷款1.95亿元。据查,上述企业中有4家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次日即取得了贷款,而贷款审批手续在企业成立前就已办好。
当然,面对银行的“厚爱”,冯明昌是“知恩图报”的,他把一小部分的贷款资金返还给银行作“小金库”,有一部分流入个人腰包。
10亿元去向不明
是谁捞到了好处
在这起政府、企业、银行相互勾结的恶性案件中,受害的当然是国家,可谁又是最终的受益者呢?
根据南海华光提供的资料,它在境内7家金融机构取得的28亿元贷款,约6亿元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约6.6亿元被挪用作固定资产、土地及股权投资,约5亿元资金通过关联企业互转后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现并最终转移境外,剩下10亿元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而据审计初步推算,南海华光在境内资产不足10亿,逾20亿资金不知其踪。
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原南海市财政局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理由:南海华光欠原南海市财政局6亿元至7亿元的债务。
审计发现,上述说法存在很大疑点。
其一,从抽查的6份信用证复印件看,开证人为香港国瑞发展有限公司和香港添雅投资有限公司,受益人为在刚果、独联体、法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公司,开证用途是购买木材。而据审计人员从外汇局原南海市支局取得的数据,南海华光自成立以来进口付汇1亿美元,绝大部分是以货到付款方式结算。即使原南海市政府境外自办公司确实代冯开信用证以购买木材,但冯进口木材已向境外付汇,为何冯仍欠市政府信用证款?
其二,所谓冯欠原南海市政府的4.2亿元债务,依据是冯与香港金怡国际有限公司签订的借贷合同,根据合同,除6000万港币是在境外划款外,其余的均在境内由原南海市财政局所属公司———南海投资管理公司划入南海华光。而据审计人员调查,南海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基本上是一进一出的,先由冯将资金打入南海投资管理公司,再由南海投资管理公司将该笔资金打入冯所属公司。冯在境内实际上并没有欠原南海市政府款项。目前,审计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但对于此案幕后主谋的追查仍在进行中,人们拭目以待。
文/李柯勇 张旭东 (据新华社)
作者:李柯勇 张旭东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 相关专题:
· 辽宁巨骗“导演”惊天大案
· “放心房产中介”涉嫌诈骗七百人
· 求助:我们融资1000万成功?被骗?
· 千万莫上非法集资的当
· 骗钱、圈地和坑人的大学城
· 农民自称掌握巨额民国政府遗产大肆行骗
· 如何揭开传销绝对内幕
· 骗子模仿中央领导声音打电话行骗 1年骗得1390万
· “养蝎提毒”骗财千万
· 微软6月初将对欧盟裁决提出上诉
· 辽宁巨骗“导演”惊天大案
· “放心房产中介”涉嫌诈骗七百人
· 求助:我们融资1000万成功?被骗?
· 千万莫上非法集资的当
· 骗钱、圈地和坑人的大学城
· 农民自称掌握巨额民国政府遗产大肆行骗
· 如何揭开传销绝对内幕
· 骗子模仿中央领导声音打电话行骗 1年骗得1390万
· “养蝎提毒”骗财千万
· 微软6月初将对欧盟裁决提出上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