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型企业最具竞争力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0 12:07:04
文章录入:网友(None) -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事物是个整体,我们对它的认识应从总体上去把握,在进行“分析”的时候要着重于“综合”,以还其本来面目,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这个思潮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出现了“模糊论”、“混沌理论”,管理科学则出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
彼德·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于1990年在美国出版,1994年经台湾学者翻译后进入大陆。“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它由“培养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改善心智模式”、“形成共同愿景”、“搞好团体学习”及“运用系统思考”五部分组成。“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第五部分,又是它的核心,为了突出它,该书定名为《第五项修炼》。
该书进入大陆后,逐渐为一些读者与组织所接受,于是,一些企业、城市和事业单位也相继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特别是自从江泽民主席2001年5月15日在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以来,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五项修炼的融合使组织能不断创新。组织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过去讲竞争优势在人才,现在认为竞争优势在组织,从单个的人扩大到组织。现在强调团体、组织与团队精神。“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一种艺术,是调动组织潜能的一种艺术。
“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创新,它分析了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些弊端(如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等)后,提出培养能看出产生问题背后的结构(所谓结构是指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采取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本解或杠杆解(所谓杠杆解是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回报的解,即“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的能力。它开辟了一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新路。“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并非指获取知识,而是培养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
“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理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从而要求管理理论作出变革的必然产物。它的概念早在3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过,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本文指的是圣吉模式。
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把他的管理理论归纳为“五项修炼”,这五项修炼是个有机体,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它们是:
(一)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
“自我超越”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建立愿景;二是看清现状;三是实现愿景。
“愿景”是指“一种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个人愿景应是个人生命真正想要达成的那个东西。但个人愿景不应与组织的愿景矛盾。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有了愿景,就有了动力,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看清现状”就是要面对现实,看清现状与愿景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出“创造性张力”,以缩小现状与愿景间的距离。“实现愿景”是指由创造性张力引发创造性工作,从而改变现状,缩小现状与愿景间的差距,使之逐渐靠拢而实现愿景。
“自我超越”的关键是要能看清现状与愿景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出“创造性张力”,进而能动地改变现状而达到愿景。原先的愿景实现后,又培育起新的愿景。随着愿景的不断提升,又产生出新的“创造性张力”。
组织成员都有了自我超越能力,那末组织也就有了力量的源泉。因此,我们说“自我超越”是组织生命力的源泉。“自我超越”是个过程,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实现愿景。
(二)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是从小到大经历漫长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和所受的教育、生活环境与经常接触的人的思想有关。人们的心智模式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加之能力上的差异就更使事情的本来面目受到曲解。以这样的认识去指导实际,就难免“事与愿违”。我国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一痼疾是有缺陷的心智模式的典型例证。
(三)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为组织的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
杰出的企业由于有共同愿景,职工们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运作协调,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的品位较高,因而生产与管理进行得有条有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品质、企业形象一定是优秀的。而那些缺乏共同愿景的企业,必然是生产与管理混乱,内耗大,事端多,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品质也必然是低下的。
共同愿景源自个人愿景,但不是个人愿景的大杂烩,它是经过不断交谈,在互相聆听间逐渐融汇出超越和综合所有个人愿景的那个愿景。因此,共同愿景既是你的,也是我的。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组织成员就视组织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而甘于献身,从而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业绩来。
(四)搞好团体学习
团体是组织的一部分。在同一团体(例如管理团体、产品开发团体等)中,成员间有相同的目标,所谓“团体学习”是指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建立在发展“自我超越”及“共同愿景”的修炼上。
在有些团体中,成员的智商都很高,而团体智商却不高。这是因为力量分散、抵消了。“团体学习”的目的是要使团体智商远大于成员智商之和;促使团体既有创造性又协调行动,扩散“团体学习”的成果。团体是企业的基础,只有每个团体的“团体学习”都搞好了,企业才更有竞争力。因此,“团体学习”比个人学习更重要。
团体学习的主要方法是“深度汇谈”与“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团体学习”是可能的,因为周围的每个人对自己的思维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团体学习”又是必要的,因为通过团体学习可以得出远胜于个人的见解。
(五)运用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要从整体而不是片面去分析问题;要能透过现象看出产生问题背后的结构,而不是就事论事;要能找到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本解而不是暂时缓解问题的症状解。系统思考告诉我们,要了解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眼界必须高于只看个别事件,我们必须了解影响行动背后的结构。系统思考是见识,也是能力。而能力就必然是综合的。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逐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不应截然分开,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而“系统思考”则是其他四项的基石。例如,在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时,组织成员必须看清自己与周围世界是一体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一致性,从而产生出一种从属于整体的使命感。又例如,人们不难理解“根深蒂固的旧心智模式将阻碍系统思考所能产生的改变”,这是因为“旧的心智模式常会漏掉重要的回馈关系,或因时间滞延而判断错误,或只注重明显易衡量但未必是高杠杆解的参数。”再如,共同愿景若要不成为空洞的口号或不切实际的指标,它必定是源于系统思考的关于事物的理解及达成愿景的杠杆解。
研究表明,思维与语言有关。为了描述、研究它们,彼德·圣吉把事物发展的一些典型过程归纳为一些“系统基模”,并称它们为“系统语言”,掌握了这些系统语言,人们就可以对事物运动作较深入的研究。学习型企业是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学习型组织”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虽出自美国,但它的基本原理也适合于我国。实践表明,我国一些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按照这一理论运行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们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
(一)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个人愿景
世间的事都是人做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工作与他的愿景融为一体时,他就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表现出最大的积极性。“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景是大家的,大家都为这个愿景而奋斗。又由于“学习型组织”十分注重改善心智模式,每个成员都成了“聪明人”,“人自为战”的能力提高了,共同愿景的实现就有可靠的基础。
(二)发挥组织的作用
现在,人们越来越明白,企业的每个部门都要搞好。但这并不是说,企业各个部门的重要性是一样的。人们都明白,搞好企业的关键在“管理团体”(即领导层)。“管理团体”成员的心智模式改善了,又经过“系统思考”的训练,成员明白只有成为和谐、协调的团体,一致对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明智之举,也是成熟的表现。
组织的差别,从本质上讲是人员素质的差别。越是好的企业,它的总体素质水平越高,它就越能理解、接受“一致对外”的道理,它的竞争力就越强,结果是组织整体赢了,然后才有个人的利益。而那些领导不团结、内耗大、问题多的企业,必不能“一致对外”,其结果必然是既搞垮了企业,又害了自己。
(三)以系统思考观点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石。组织在培养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改善成员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及搞好“团体学习”的时候,都要以“系统思考”的观点行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要把组织成员培养成聪明人,要把组织中的团体训练成和谐、协调、一致对外而没有“迷思”的团体。由这些团体组成的组织就能弄清问题背后的结构,进而找到杠杆解,并改变系统的结构,使系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虽然学习型组织着力于改善组织成员的心智模式及培养团体精神,但它的重点在管理团体。因为只有当“管理团体”的“学习”搞好了,系统思考才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此时的企业必将是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 相关专题:
· [转帖]什么是组织管理?
· 领袖洞见:优秀的领导者是组织设计的关键
· 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
· 领导魅力诊断(一)
· 未来企业组织结构展望
· 漫话公司治理结构
· 组织的构成
· 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1966)
· 康师傅如何能在方便面里掘金
· 组织承诺、职业承诺与人才流失管理
· [转帖]什么是组织管理?
· 领袖洞见:优秀的领导者是组织设计的关键
· 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
· 领导魅力诊断(一)
· 未来企业组织结构展望
· 漫话公司治理结构
· 组织的构成
· 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1966)
· 康师傅如何能在方便面里掘金
· 组织承诺、职业承诺与人才流失管理
|
|